首页 资讯 > 内容页

《长安三万里》:李白为何爱荆楚?

时间 : 2023-07-27 19:20:40 来源:国家民委

点蓝色字关注“道中华”

本文约 2600 字


(资料图)

阅读需要 7 min

近日,国漫《长安三万里》热映,又一次勾起了人们对大唐盛衰的历史记忆,激发了人们对李白、高适、杜 甫等众多才情横溢、风华绝代的天才诗人们的无尽遐想。

三万里长卷,所展示的不只是大唐辽阔的疆域,更诠释了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唐代诗歌绵延不绝的鲜活生命力。

在这部影片里,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李白的一生,其中提到的江夏 (今属湖北武汉市) 、安陆 (今属湖北安陆市) 、襄阳 (今属湖北襄阳市) 等荆楚地名,在李白豪放随性的行迹中,无疑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。

▲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海报。

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

李白(701—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其籍贯、家世和出生地,由于资料残阙或相抵牾,致使歧义纷出,迄无定论。

李白《赠张相镐》诗自称“本家陇西人,先为汉边将”,乃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后裔。据唐人李阳冰《草堂集序》、范传正《李公新墓碑》等史料记载,李白祖上在隋末因罪流徙碎叶,唐中宗神龙初 (705) 举家潜归于蜀,成为目前学术界通常采用的观点。

▲ 《唐代名 臣 像册》中的李白,故宫南熏殿旧藏。

李白的一生,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时期。

从五岁到二十四岁 (705—724) ,在蜀中读书、习剑、任侠、隐居、学道和漫游。他遍观百家之书,展示出诗赋天才。曾随“任侠有气、善为纵横学”的节士赵蕤学习岁余,颇好剑术,又和东严子隐居岷山之阳,与道士相往还。

从二十四岁到四十二岁 (724—742) ,以安陆为中心漫游,并初入长安求取功名。

从四十二岁到四十四岁 (742—744) ,入长安待诏翰林,因遭人谗毁,不为所用,遂自请放归。

从四十四岁到五十五岁 (744—755) ,以梁园 (今属河南商丘市梁园区) 、东鲁 (即今山东) 为中心漫游,南至吴越,北抵幽燕,其间与高适、杜甫交游甚洽。

从五十五岁到六十二岁 (755—762) ,先是逃避安史之乱,应聘入永王璘幕府,蒙冤系狱,流放夜郎 (今属贵州遵义市正安县) 途中遇赦。后又流落江夏、浔阳 (今属江西九江市) 、金陵 (今属江苏南京市) 一带。最终病卒于当涂 (今属安徽马鞍山市) 。

李白经历丰富,志向高远,思想也颇为驳杂,儒、道、侠及纵横家思想对其影响尤深。他的身上兼有儒士气、道士气、隐士气、侠士气和策士气,又集中展现为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。

李白人生观的特质有两条:一是“合仙侠为一人”,二是“快乐”。而亦仙亦侠的体验也是李白“快乐”之源,或者至少是源头之一吧!在其或为御前上宾、或为流徙罪囚的动荡生涯中,这些思想的影响互为消长。

李白虽然未能实现自己“安社稷、济苍生”的政治抱负,但却留下了诗千余首、文六十多篇,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璀璨的明星。

在融会屈原和庄子,崇尚诗骚、追求自然的文学思想指导下,李白以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彩的体裁特征,热情地讴歌理想、表达自我,顽强地抗争命运、宣泄愤恨,深刻地揭露窳 (yǔ) 政、针砭时弊,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,并以其天才的艺术成就,将中国的诗歌艺术推上了顶峰。

▲《河岳英灵集·目录》,唐人殷璠编选,宋刻本,国家图书馆藏。

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

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的取得,与荆楚大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或者说,他深深钟爱着荆山楚水。

开元十二年 (724) ,其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称,“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,乃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,南穷苍梧,东涉溟海”,见同乡司马相如大夸云梦之事,“遂来观焉”。

初出蜀地的李白,乘船过宜都荆门山,极目荆楚大地,写下了《渡荆门送别》诗:“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仍连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”诗句情景交融,抒发了辞亲远游者的豪迈和对故乡的依恋。

开元十五年 (727) ,李白娶故宰相安陆许圉 (yǔ) 师孙女为妻,开始了其所谓“酒隐安陆,蹉跎十年”的生活 (《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》) 。从此,荆楚的山川风物便载满了李白坎坷人生的沧桑情感。

他对荆楚文化名人屈原敬仰有加,《江上吟》诗云:“屈平词赋悬日月,楚王台榭空山丘。”其间,李白游历过历史名城襄阳,先后结识了著名诗人孟浩然、王昌龄。

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诗云: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不言如何惜别,但摹孤帆、碧空、江流之景,深情厚谊自在其中,意境颇似其《江夏行》诗中的“眼看帆去远,心逐江水流”。

他还写过不少歌咏襄阳的名篇佳句,如《襄阳歌》中就有“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,玉山自倒非人推”的名句,言其饮酒之豪放与自我陶醉。清人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云:“‘清风朗月’二句,欧阳公谓足以惊动千古,信然。”此外,《秋下荆门》《望庐山瀑布》《横江词》《长干行》《梁园吟》等诗歌,均作于此时。

干谒 (为谋求禄位而请见当权的人) 也是李白“酒瘾安陆”时期生活的重要内容,他曾向安州李长史、裴长史、孟少府及荆州长史韩朝宗等地方官上书陈情,希望得到提携。

其后在长安作《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》诗,回忆起安陆这段生活,李白还不无感慨地说:“自言管葛竟谁许,长吁莫错还闭关。”

著名的《大鹏赋》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《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》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《与韩荆州书》等,是研究李白这一时期思想、行迹的宝贵资料。这些文章大都气势豪迈,语言明快,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高度的自信心。

李白在荆楚写下的诗文多达百余篇,其中有不少为其代表作。除了在安陆十年,还在以江夏为中心的沿江上下游历,时间是乾元元年到上元元年 (758—760) 流放夜郎遇赦前后,有诗文40余篇。

▲ 《 全唐诗》,清人彭定求等奉敕编校,康熙46年扬州诗局刊本,国家图书馆藏。

流放途中,李白路过江夏、汉阳,在两城流连数月,留下了诗集中最长的名作《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,忆旧游,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》,诗中述其平生行事,尤详于安史之乱爆发、入永王璘幕府及流放夜郎前后的情况,并能将个人的遭遇和百姓的命运联系起来,发出掷地有声的呐喊:“白骨成丘山,苍生竟何罪!”

遇赦后的李白欣喜异常,《早发白帝城》诗云: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复还江夏时,他还在《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》一诗中,以“黄鹤楼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”的名句,为武汉这座城市留下了“江城”的美名。

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在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中,美轮美奂的黄鹤楼多次出现,与黄鹤楼有关的诗歌也被多次吟诵。显然,黄鹤楼不仅属于武汉,而是大唐盛世的一个重要精神象征。

李白自称“楚狂人”,在荆楚居游十多年,足迹遍布各地,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,而是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,在诗文创作中充满了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。应该说,人杰地灵的荆楚大地滋养了李白的浪漫情怀,其诗文中豪放飘逸的个性就是在充分汲取时代营养,同时也深受楚文化传统浸染的基础上形成的。

诚如著名国学大师程千帆先生在为《唐诗鉴赏辞典》所作《序言》中称:“李诗大源出于《楚辞》。”而李白的天才,无疑也赋予了荆楚风物永恒的文化魅力。

▲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海报。

(作者:赵庆伟,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。)

【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平台立场。】

监制 | 杨新华

统筹 | 康坤全 刘佳

责编 | 刘娴

编辑 | 齐子通

制作 | 胡琪

觉得不错,就点在看哦~! ↓ ↓

x